之前提過,JBL4350這種老喇叭裡面有個中高音號角,就是藏在左上那個聲音透鏡裡面,為了組裝好看,號角的壓縮驅動器就得擺在挺後面,
實際組裝類似Altec A5這般,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fpwvwx2A7Iw7O05L9fobvjVVV_Lmcoq7PoNwZzavLBcpqq1tXdYQayiebU6xX4EpeokLwjJb5kXr1qz5ZNR8Y6ktgwdpOd_3I_siw1WUSlBp2_UV2Vtce67rBOewJZ_6m0XuiRWwfP3r/s1600/%E5%B7%A6%E5%96%87%E5%8F%AD.jpg)
這般擺法,中高音與低音的發聲位置不同,唱起來就是中高音會慢些時間,聽起來怪怪的;
以過去的被動分頻而言,完全沒辦法解決,
如今用DSP分頻就好處理,只要將低音的訊號延遲一段時間,讓二者同時抵達聆聽位置就搞定了,
當年JBL4350沒辦法處理這點,如今的JBL4675C-4以DSC206A數位分頻就沒問題啦~
延遲1.396ms,約47cm,差不多就是號角的長度。
如今的JBL家用喇叭早已改成非常淺的號角,
加上低音單體位置偏低,行程較遠,正好補償那號角的深度造成的時間差。
誰說古董音響比較好?
科技總是一直進步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