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音樂人用的主動式喇叭怎麼設定好?

音樂人喜歡用內含擴大機的喇叭,通常這種都可以調整音量以增加使用彈性,這音量調整當然是每隻喇叭獨立轉,要轉到二隻一樣大不太容易...因此實務上很少動這音量,總是調整好就不動,以免個別誤差聲音偏一邊。
那,該轉到啥位置?

這要先看整個系統,這喇叭前面通常是隻DAC(音樂人習稱之interface),通常也不能調整音量,因此往往是用數位衰減控制輸出振幅,衰減6dB,就大約損失一bit的解析度,這當然不是啥好事,因此數位衰減該盡量避免。
再看後面的喇叭裡的擴大機,絕大多數音響擴大機架構中,音量轉鈕都是個可變電阻,只衰減,放大倍率都是固定,也就是訊號經過衰減控制振福後,再送到擴大機放大;音量轉大,其實只是衰減減少,而非放大倍率變大。
前端訊號若微弱,經過音量轉鈕只會更微弱,有相當比例都淹沒在noise floor之下;
最好的做法該是DAC輸出取得最高的解析度,也就是不爆前提下盡量拉高數位振幅,以取得DAC輸出最高之類比解析度,再經過音量轉鈕衰減,再固定倍率的功率放大到喇叭。
但,喇叭的音量衰減分開來調實在很不方便啊?怎麼辦?顯然使用DAW上的數位衰減還是無法避免...
那麼只能盡量減少數位衰減量,例如取振幅偏低的曲目為基準,DAW不衰減,調整喇叭的音量到差堪可聽清楚的程度,那麼就算之後聽啥音樂振幅也都夠;再來就以DAW的衰減控制音量。

當然最好能用類比衰減,只是這般產品很少,有些給pro audio用的音量控制甚至也是數位衰減,還平白多了ADC又DAC過程徒增失真...

再強調一次前面提到的,微弱的訊號經過音量轉鈕只會更微弱,相當比例都淹沒在noise floor之下;竊以為這點該是音樂人最該知道的音響電路原則;
pro audio往往聽來很瘦沒細節就是因為整個路徑太多衰減與放大,細節就一路越來越少,雜訊越來越大,最後只好加reverb修飾...

又,還有個題目值得討論,喇叭的音量轉鈕怎麼轉才能每隻都音量相同?該說誤差盡量小?
表面上這似乎很簡單,別忘了,你的空間不是無響室,發出的音波一定會受到空間扭曲,導致每隻喇叭的頻率響應都不同;
該用啥訊號據以調整真是個問題哪...
各位的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