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音響線材能讓某個頻段增加,那麼我們音響業可以解決全世界的能源問題
我認為音響媒體多半犯了個錯誤,就是太著重於器材如何如何,而很少提及器材用於欣賞音樂的表現如何。
或許這是歐美音響雜誌的特點吧...台灣並非如此,
如此做,或許只是因為想維持客觀,西方人畢竟比較重視這點。
DIYaudio上也是如此,一堆人在討論技術,卻沒人提到音樂會如何...總覺得有點手段與目的錯置...
我們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那是錄音重播而不是現場演奏。所以我想我們不應該將音響系統的作用定義為原音重現,而應該定義為更愉悅的欣賞音樂
家用器材與鑑聽器材,就像是從山的兩邊攻頂一般,越好的器材離山頂越近,看到的風景也會越來越類似
前一句似乎走偏了,後一句,你會發現還是在那條路上。
最後這段最妙!
線材只會劣化聲音,因此如果我們試聽線材時,只把A線與B線相比,那就是拿一個錯誤與另一個錯誤相比...先聽一套系統,熟悉這聲音品質後,再將我們要試聽的對象串接上去...那們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後來加上去的這條線,會對聲音產生怎樣的劣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