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五十年來音響演進

我家小時候有一套音響,喇叭單體不小,印象中該有十幾英吋,不過只有一隻喇叭,mono;擴大機當然是真空管的,上面還有個vinyl轉盤,那是我媽的嫁妝,說是某某人組裝而成,媽說那個年代的標準嫁妝之一就是這麼一套音響;
某天忘了關機,隔天早上就燒了...
不過喇叭還一直留著能唱,後來就加了個車用的八軌匣式錄音帶兼擴大機,一直唱到我國中時(聽名曲Careless Whisper!);
高中時,姑姑買了隻Sony手提收錄音機,卡式錄音帶,左右各一個巴掌大的喇叭,那時代絕大多數人的音響就是這東西啦~
大學時北上,姑姑又和我去台北中華路買了一隻手提收錄音機;
隔二年,妹妹也北上讀大學,也是去中華路買,那個年代那個大學生沒一隻手提收錄音機呢?
那時,Walkman也出現了,戴耳機聽;
研究所時,CD Walkman出現了,當然後來手提收錄音機都變成了手提CD音響。

大一時,那時電腦是8088,沒有sound card,只能發出固定不變的音量;
一直到退伍開始工作時,PC還是80586,sound card得另外插,那時還是Windows 3.1;
過個幾年,Windows 98出現,sound card比較普及了,要到Windows XP後,才算是PC必備規格,不過喇叭呢,還是得另外接,大家都是接個小小的主動喇叭,那還是JS稱霸的時代;
差不多同時,筆記本型PC價格終於壓到夠低,開始普及,終於,PC的內建喇叭有接到sound card了...能唱音樂了...
iPod接著突然大賣!我那隻華碩的筆記型電腦還加個功能是不用開機就能唱CD,想搭iPod風潮(這功能我從沒用過...);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了,iPhone出現!人手一隻手機!
如今手機甚至免費!

這整個演進,你是否注意到,喇叭越來越小,音響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及...
都是Steve Jobs的錯!

當年一張vinyl LP要價多少?數百台幣,那時一碗麵才多少?
後來匣式錄音帶好大一個,也要數百元;
再來卡式錄音帶體積縮小,曲目增多,能唱一小時,價格也是數百元;
CD更薄了,價格還是數百元,但這時通貨膨脹已經累積到其他物價漲了不知幾倍啊...
然後是internet時代,Youtube、Spotify、KK box...讓你聽到飽...
如同音響般,如今的音樂價格超低,幾乎等於免費,超容易取得。

以前大家手上沒幾片唱片,聽來聽去,熟到不能再熟;那時的音響雖說技術限制,但因為單價高,喇叭不小,至少能唱比較多低音,聽來比較自然;
如今天天聽不同的,好幾年才聽見重複的;絕大多數人用的音響卻是喇叭超級小的手機,聽來瘦尖薄,這要如何感動呢...況且可能聽的還是mp3,連高音都沒了...
重複聽的次數又少,真能領略音樂層次、意涵?

會不會,如今人們投入音樂的時間遠比過去少的其中原因之一是音響與音樂格式太爛呢?
一直很懷疑,用那些超小的喇叭怎麼聽爵士樂?
典型的三重奏之一的bass根本就幾乎聽不見,三重奏變成二重奏?你想,怎麼可能聽的出啥來?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啊?韻律感?在哪?完全沒有啊?
就算聽流行樂,總也得唱的出鼓聲吧?只聽到小鼓沒聽到大鼓,缺了啥,聽的人可能根本也不知道,或許還覺得那樂團太差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