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各世代人們的耳朵

大家多少都聽過古早的錄音長啥樣吧?聽來古理古怪、細聲細氣,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低不下去,那時的技術能力有限,連人聲中頻都唱不好,當然不用談高音、低音;
近百年演進,高音越來越高、低音越來越低,終於,如今真的能再現人耳的聽感能力範圍20~20KHz。

有意思的是,不同世代人們對好聽的聲音的標準也隨著音響技術的演進而改變,竊以為,多數人的一生在20~30歲就定型了,此後數十年人生便是照著年輕時的一切樣貌而走,價值觀、偏好皆如此;
如今的老人家,偏好的仍舊是當年年輕時聽的那昏黃、沒高沒低、只有中頻人聲唱的好的聲音;
而現今的年輕人呢,可能多數自小聽的都是mp3,也沒高音,而且還挺吵的,不過至少低頻要唱到鼓聲的頻段沒啥問題;
說不定數十年後,這些年輕人變成老年人時,還是要聽這樣的聲音呢...哈~
可能還反過來教訓未來的年輕人說那些能唱到不知幾十KHz的音樂高音太亮哪~哈~

音樂演進其實也類似,
當聲音無法呈現,誰會演出那樣的音樂?聽不見啊...
因此古代的戲劇得用唱的,拉長音利用身體共振放大音量,讓遠處觀眾能聽見;
錄音時代之後,錄不進去的、再生不出來的聲音當然也沒人會搞唱片,或是修改樂器編制讓聲音能夠呈現;
這些年的loudness war便是如此,只是改的是最後mastering這步驟,壓縮整體動態,拉高平均音量,讓音樂能在如今普遍非常小的手機、電腦喇叭還能聽,不致於大動態時破音,小動態時聽不見。

這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創作,如今電子樂為何如此風行?
現在用電腦製作,沒有錄音限制,極高、極低根本不是問題啊~
而且如今的喇叭要再現全頻段也不是啥難事~

反過來想,你要聽電子樂,那當然得要有能唱足20~20KHz的音響系統才能完整再生;
如果你只是要聽當年留聲機時代的錄音,那鵝蛋大的喇叭也就夠了;
至於如今多數人主要聽的流行/搖滾呢,那喇叭的低音直徑應該如手掌張開那般大小比較充足,超低音倒是可以省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