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layout完成才發現不對,固定方式錯了~暈...整個翻案...
AP1開唱囉~
板子空空的就能唱?對啊,這樣就能正常工作,無雜音;
那,剩下那些空間做啥用?擺電容啊~電容越多,電源越乾淨、充足,聲音越好;
反過來說,同樣號稱50W,有的只擺了二小筒電容,有的擺了一大堆電容,你要買那個?
底面還有喔~最重要的那些小電容都擺在底面,最靠近放大電路處。
這箱體嘛,透明~
AP1是固定在側面的擴大機模組,50W~扎實的50W啊...
最近看一些小喇叭規格都寫那種10W等級的...真暈...
喔,喇叭低音8"!夠猛吧!主動式小喇叭用8"單體的沒幾隻吧...都是那種鵝蛋級的....
AS2箱體終於組合完成!還真是耗工,拋光、擦拭、氫氧焰再燒過、擦拭、定位、上藥劑...搞了三小時...行行有其專業啊...
AS2體積也不小,8吋低音當然箱子得夠大才能榨出夠低的頻率,50x36x26cm,面積差不多一張小桌那麼大囉~
嗯...是不是該訂製個透明展示架來陳列啊....
Pado忙了二週,沒空組裝AP1...
AP1就是AS2的擴大機模組,50W,電路板上那些圈圈要擺電容,算算有幾個?背面還有喔...你猜總電容量?
Pado忙的差不多了,終於有空組好AP1;
這固定板還得再改。
分頻電路測試中...架高架高...
AS2終於完成~其實啊,並不會很複雜,只是Pado忙了三個月,箱體又等了二個月...
既然完工了,該完整解說一遍:貓窩工坊AS2,設計發想是為了目前多數人聽音樂的方式,以手機/pad/電腦播放,接一條耳機線到喇叭去,因此是隻內含擴大機的喇叭;採用八英吋椎盆低音與一英吋半球高音單體(看看單體背面的磁鐵有多大吧),一般居家空間中低頻可唱到60Hz/-3dB,足以再現大多數音樂頻段;
擴大機功率足50W,推動此喇叭綽綽有餘;
訊號輸入插座是1/4英吋(6.3mm)TRS(大耳機插頭);
尺寸:寬540mm,高268mm,深370mm,體積不小!
重約20公斤!
聲音特色嘛,乾淨快速,低頻充足。
這隻樣品的擴大機(AP1)側板還得再改,換個開關,以便關電源後立刻就能插拔線不致於爆音嚇倒人!擴大機電容實在太多,關電源後放完電得要很久啊...再來談談AS2的設計,首先是分頻,也就是讓高低音二個喇叭單體能各司其職,各唱各負責的頻段;
或許你會問,為何要弄成二個喇叭單體呢?
當然是因為一個喇叭單體唱不好,就像大提琴演奏低音,小提琴演奏高音,拆成低音和高音才能唱的好;前提是二個喇叭單體得銜接平順,這由分頻電路解決,就是那片有二個銅線圈的電路板;
那,怎麼知道做的好不好,當然得要測量驗證,要做這種事,最好是在無響室,我可沒那個資本,只能克難搞;
喇叭架高,遠離地板,讓喇叭與麥克風都遠離牆面,減少空間反射影響(哪位有挑高大廠房借我吊在半空中測啊?);
麥克風在高音軸線上50cm處,若太近則分頻點附近低音單體發出的相位不對,所得結果不對;來看看分頻點附近振幅頻率響應,
這高頻分頻還可以吧?交越處不算很平順,但相位變化少;竊以為人耳對相位變化遠比振幅敏感太多啊...而且分頻相位扭曲常常都是轉個180度那種劇烈變化,不如取平順相位雖然振幅比較不平順。
中頻下段比較多些,不過這已經有地板反射影響了,相位變化依舊和緩,
低頻這就一堆空間效應,看不出啥譜來,得改看瀑布圖,而且喇叭要擺在牆角地面,減少牆面與地板造成的梳形濾波效應;這也要驗證另一項設計,箱體容積與開口共振(就是那隻圓管)是否能有效的讓低頻能唱的更低;
這分二張,上:反射孔塞住,下:反射孔不塞;
反射孔顯然有效的讓單體能力下限的60Hz拉高3dB,但這也拖了0.05秒振幅仍舊有-15dB哪~
看來還是得附個泡綿塞給顧客,一般居家空間60Hz本就容易有駐波,聽西洋古典樂這類低頻少的,不塞,讓直接音比較強些;聽搖滾、流行這類鼓聲多的,塞住,減少轟聲。
再來看諧波失真,這是掃頻時錄下的頻譜,左側暗色部分是50Hz以下,這喇叭唱不出來,不用看;
400Hz的二次諧波約-53dB,三次約-60dB,還不算差吧?
側板AP1終於修改完成,改個開關,關電源時同時mute(關電源還能唱20秒勒...),方便快速插拔訊號線;所以,AS2完工!
再來嘛,徵求展示點囉~與音樂相關的場所、整天(認真)播放音樂的場所都好,例如唱片行、書店、茶店。
AS2價格敲定,NT$四萬五,不二價。
進駐宜蘭冬山One Table鐵板燒( http://www.neverland.com.tw/life/65?cid=5 )展示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