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音響被你搞成啥樣了?

什麼樣的人玩什麼樣的鳥,什麼樣的人搞出什麼樣的音響,就算給他個套裝,還是會被加上各種招數弄成他自己的偏好的聲音,癥結點就在於:主觀判斷。

換了啥、加了啥,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你要的?這些都由決斷者主觀意識決定;
癥結實際上是:判斷的標準是啥?
這實際上是在問:目標是啥?
是搞出我喜歡的聲音?還是搞出我覺得比較像唱片中想傳達的聲音?
前者當然隨你玩,也不用在internet上討論,只有你知道;後者就值得思索...實務上其實很難...但這又是我們(當然不包含不這麼想的人)的目標,怎麼做?


竊以為,最難之處在於整體平衡,這部份正是mastering時調整的重點,每套音響整體平衡聽來都會有些差異(因為都離完美非常遠...),這部份真的難...
或許比較實際的方式是:著重在細節,所有的細節,全頻段的細節,特別注意低頻響應是否充足(常常很多人搞出來的是砍掉低頻,因而顯得高頻很多...);
我的經驗是,要搞出細節很難!得面面俱到,步步為營,盡量壓低失真與雜訊;
試想,當失真與雜訊都盡量壓低了,豈不是更接近原貌了?或許因此平衡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寫這篇嘛...是因為我常碰到顧客為了搞出他們喜歡或認為該有的音色或"動態"而犧牲細節,導致整體粗魯不文難以令人長時間享受;
而那音色或所謂的"動態",真的是唱片製作者意欲傳達的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