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Money -- Pink Floyd七個載體版本比較


https://youtu.be/almdxI76DOw

這些都是類比輸出過ADC存檔,振幅並不一致,所以先normalize,最高振幅拉到滿格;
很明顯的,卡帶不用聽了,46秒後振幅陡增,一堆破音;卡帶最爛,預期中,不用再談了...

看reel to reel tape用二隻機器播放出來的版本的後半段,那一堆峰值變異量很明顯差異遠比其他版本小;

應該有動態壓縮...26秒前的振幅也比其他版本高,證明應該是如此...
照說,若真是原始母帶,動態(也就是訊號高低差)應該最大,或許讀取或copy過程失真了...

再來看25秒前振幅比較小這段,取左聲道再normalize,轉成dB顯示,
注意看3~4秒這段,vinyl二個版本看來比較疏,這是怎麼回事?
再放大這段,
很明顯,訊號低於某程度,就沒了...也就是細節比較少;為何?別忘了,vinyl唱頭是個機械啊...請回想國中物理的質量、動量、摩擦力、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簡諧運動...
以這個觀點,vinyl最差,CD和reel to reel tape差不多,SACD應該最好。

順便看4~4.5秒這段,各版本都不太相同,所以說,該是master不同,唱片製作會針對不同載體的特性與設定的市場的音響設備mastering。
再比較二個reel to reel tape版本,這是同一張tape用二隻不同機器播放所得,二者的頻率響應顯然不同,類比就是這樣麻煩啊... 若是數位,差異就會小非常多。

再來看12.3秒起bass出現的那三個音那一小段的頻譜,這段還有收銀機的聲音,因此頻段比較寬廣,
 SACD和tape 1的幾個峰值振幅幾乎相同,只差在20KHz以上那二根tape顯然比較弱,甚至不見了;
又,20KHz左右那三根該是10KHz左右那三根的二次諧波,也就是收銀機鈴聲。
 CD受限於sampling rate,20KHz以上當然不見了;
中高頻段振幅比較高,該可以推論,SACD與tape可能是同一個master,也就是完全不動,CD該有動過;
至於CD中高頻段振幅比較高,也可以反過來說,低頻段振幅比較低,該是為了因應16bits限制有些壓縮而調整整體比重;
再看vinyl 1973年版,3KHz以上比SACD和reel to reel tape低了3dB,而且20KHz左右那三根都有,不過,24KHz那根卻比SACD顯得比較粗...也就是頻段比較寬廣,而且振幅也高不少,這可能是唱針的音染,難免。
再看,vinyl有個10Hz非常高的振幅,轉盤的轆聲囉~

這四張頻譜都能看到70Khz有個峰值,該是ADC的雜訊;
由SACD看來,當初錄音的極限能力該不到30KHz。

再看25.7秒起的那一小段類似的音符但加上了電吉他的破音,整體振幅大非常多;
 SACD和reel to reel tape1對比,看來tape那些峰值相對振幅小約3dB,但前面看小振幅訊號時並不會如此,所以才推測tape的動態有些壓縮;
再比較SACD與vinyl 1973,2KHz以下振幅沒啥差別,以上則vinyl掉了3dB;若不是master不同,就是讀取時的失真;
至於CD,如同小振幅一般,整體改動不少,該是master不同,無需細談。
又,以這段音樂為例,超音波,也就是20KHz以上,頂多到-81dB,如果你播放時音量最大拉到100dB,那這超高音也不過是19dB,嘿...我很懷疑你真的能聽出來嗎?人耳對超高音非常不敏感啊...真的需要在意這點嗎?搞那96KHz sampling rate真的有必要?CD的44.1KHz真的不夠?
反觀前面分析3~4秒那段小訊號,-60dB以下就沒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