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很多人剛開始接觸HiFi音響時,看見internet上一堆訊息說:音響很難搞...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賣那麼貴,還很難搞?啥爛東西啊...
反問,耳機會很難搞嗎?
就算再差的耳機也能讓你輕鬆愉快的聽音樂,一點也不會難過,好的能讓你更享受細節,如此而已;
那,怎麼換成喇叭就不行了?
喇叭唱出的音樂不只你聽見,房間也聽見囉~
耳機只需要發出很小的音量就能讓你聽的很清楚,喇叭離你的耳朵數百倍距離,得發出數萬倍音量,這麼大的音量在房間裡緩緩消散,不轟的亂七八糟才奇怪哪...
想想,一面大鼓在房間裡敲,有多轟?一組合唱團在房間裡唱,有多吵雜?一大團交響樂在房間裡演奏,那還得了?要讓喇叭再現這些音樂當然會很吵啊...
但,音響迷對這很明顯的事卻視若無睹,只想靠喇叭搬過來搬過去就搞定,嘿...大鼓在房間裡哪個位置敲有差嗎?還不是照樣轟的亂七八糟...
如果不是在房間裡呢?例如戶外搖滾演唱會?這就不是會轟,而是能量不足啊~
差在哪?就差在有沒有四面牆加上天坪、地板像打乒乓球般讓音波一直彈過來彈過去囉~
更妙的是,HiFi音響當然要追求盡量如同錄音現場,因此喇叭要大,這樣才能唱出完整的樂器頻段,像鋼琴,頻率能低到30Hz啊...bass也能低到40Hz,大鼓至少50Hz;
而且,越是低頻,音量得越大人耳才會注意到,所以低頻的比重都很高;
糟糕的是,越是低頻,一般居家空間的物體越不能吸收掉!在房間裡彈來彈去消散的速度就更慢,更轟!
所以喇叭越大,轟的越是難受,音量轉大就轟,中高音就聽不見,音量轉小,又聽不清楚...
所以音響迷才會說音響很難搞...
但,到底哪裡難搞,他們可不見得真的理解哪...難搞處就在於你在一個水泥盒子裡聽音樂啊...
住在水泥盒子這件事短時間很難解決,那,怎麼辦?
直覺的想法是,吸掉音波!沒錯,這是正解,但,實務上可行嗎?
高音很容易,中音還好,低音就很難啊...例如遠處大街上大貨車經過的轟轟聲不就遠遠傳來?
中高音用厚一點的布就能吸收掉,低音就得用很厚很厚的大塊吸音棉,以台灣典型並不大五、六坪空間,六面全都加吸音棉剩幾坪?而且,很貴!根本就不可行啊...
所以說,才會發展出DRC--數位空間校正這種技術來。
看這邊 http://www.miaofoundry.url.tw/products-and-services/DR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