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為何不做一隻機器能自動化跑完整個DRC流程?


常有人問我這問題,
是啊,劇院擴大機就是類似的機器,價格也挺便宜。
不過,你可以想想劇院擴大機的銷量如何?那當然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換個角度看,為何拼低價的台灣與中國無法切入這類產品?
別說沒品牌或競爭力,事實上,根本連一款類似的產品都沒有!
為何?開發成本非常驚人啊!
若是沒有相當大的銷售量,那價格會拉的非常高,才能攤平其開發成本。
舉個例子吧,Lexicon,很好,但是非常貴,基本工資十倍以上那種價格。


劇院擴大機是個類比例子,
可以看看同樣是二聲道空間校正的Tact/Lyndorf,以及採用其技術的McIntosh,
價格真是不低啊...

再反過來想,DRC一開始跑那些測量與產生filter的步驟,是使用者天天聽音樂時要做的嗎?
當然不是,那只要一開始設定好就行了,頂多換喇叭或是喇叭大移位時再做一次就好,
為了那好幾年才要用一次的功能付出一大筆錢(而且,最複雜因此佔價格最高比重),划算嗎?
不如還是由貓窩來打點完這項就好囉~


由另一方面,來看這個流程需要啥東西,
一隻microphone、一隻腳架、一部ADC、一部DAC、三條訊號線;
那隻microphone還得預先測量過取得其特性,實作上才會精準,而且要小心保存避免濕氣與震動;
使用者還得看半天手冊,知道怎麼接線,怎麼架microphone(要擺在哪個位置?要指向那個方向?這有學問喔...),怎麼一再重複的錄音以便調整ADC的gain;
當然,還要一部機器,可以用來發出測量訊號與記錄microphone收錄下的結果,
這些夠囉嗦吧?
你可以去抓RoomEQWizard玩玩看這個過程,當初我大概搞了一週才真的完全弄懂...
以上的設備,就是那好幾年才會用到一次的,為了這個付錢,划算嗎?
而且,說不定到時找不到那隻microphone勒...
不如還是由貓窩來打點完這項就好囉~

除此之外,DRC的計算量非常高,遠非其他類似的技術能比,

以我用Mac Book Pro 2.54GHz Intel CoreDuo雙核心CPU,全速二個核心一起跑,再加上人工判斷,至少也得花上整整一小時,才能跑完,有時要耗到二倍時間。
倘若改用embedded DSP IC來跑呢?

clock rate低太多,RAM少太多,storage少太多...
就算要四倍時間跑完,也很難啊...
搞一次,四小時之後才知道效果如何?你能接受嗎?
不如還是由貓窩來打點完這項就好囉~
實際上,我去打點這filter的過程往往還外加調整超低音、超高音,以及抓一些系統上的設定錯誤、器材毛病、裝潢共振...
看看我那些實測案例就知道有多少這類的狀況...
(我真該在這部份收費啊...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