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為何用Mac當DRC的DSP機?

簡單的回答是,Mac是最好最便宜的方式。
這答案滿意嗎?當然不滿意,老美吹牛才這麼說。
請看我道來...

DRC其實是個產生filter(我常稱之為校正參數,其實這用語並不正確,只是為了方便一般人理解)的工具,實際上使用者在用的部份並未包含DRC,而是由另一個軟體將filter套用到數位音樂資料上,計算後,產生能補償空間與器材缺陷的新數位音樂資料,再由DAC轉換成類比音樂訊號,送到擴大機與喇叭後發出音樂,讓我們聽見。

最前面產生filter那個過程使用者並不需要做,由我打點好就行,請看這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3/drc.html )。

Filter弄好了,再來需要一部機器將filter套用到數位音樂資料上,計算後,產生能補償空間與器材缺陷的新數位音樂資料。
這又回到產生filter那篇的老問題,貓窩是否該來製作一部這樣的機器呢?

顯然答案又相同,沒必要,拿現成的電腦實在便宜太多了,
看看Mac mini那麼一個漂亮的小便當盒,只要不到NT$二萬,自己做一隻哪有可能啊...單是那個機箱的成本都不夠...

而且,現在的電腦實在強的誇張,跑DRC filter只用到3%,剩下的97%還是一部完整的電腦,你要做啥都可以。
何況還有iTunes這個超好用的軟體,現在的硬碟又便宜的誇張,隨便一顆就能塞進上千張CD(你有那麼多嗎?)
再加上iPad遙控,多方便啊~
再也不用找CD找半天,也不用抓著那個小小的遙控器盯著密密麻麻的小按鈕上那超小的字找不到要用的按鈕,也不用瞇著眼看不清遠處CD唱盤那又小又黯淡的螢幕...

用電腦唱比較難聽?
你真的確定嗎?
這題目不小,另外開一題談(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04.html )。
不過,你可以去聽看看Mac + Weiss Medea+,想想你曾聽過哪個數位系統能達到那個成就。
老話一句,重點不在於電腦或CD轉盤,對數位音樂再生來說,那二者功能相同,
重點在DAC。

既然電腦最便宜又最強,那,為何用Mac,而不是Windows PC呢?
摸過這類東西的人大概都很清楚Windows的大麻煩,
Windows這個OS的audio API會將軟體送過去的音樂資料轉成其內部的AC97格式,這格式的sampling rate是48KHz,與其它軟體的音樂混音後,才送到輸出的硬體,而送過去前,再根據那個硬體設定的sampling rate將48KHz轉過去;
舉例來說,你用iTunes唱44.1KHz的CD音樂,DAC也設定成44.1KHz,心想,這樣應該不會有啥差錯吧,
但iTunes的輸出卻會被Windows轉成48KHz後,又轉回44.1KHz送給DAC,
這轉過來、轉過去,就損失了一堆細節了...
因此才會弄出個叫做WASAPI、Kernel Streaming的東西來解決這個,還得用那實在挺陽春的Foobar來唱,真是辛苦...
這,你就知道,為何貓窩要用Mac當DRC機囉~

就算別提這些,有哪隻Windows PC長的像Mac mini、iMac那麼漂亮?
大家還是別假了,音響迷雖然都說聲音最重要,外觀不重要,
實際上,錢大多花在外觀漂亮的機器上啊...

再說到品質,有那家電腦的品質能與Apple相比?
單是OS就穩定可靠太多了~
我可是當場看見剛買回家的全新Windows 7 Sony電腦在開機五分鐘之內出現藍底白字蒙主寵召畫面勒~

還有,整體整合度,除了可以用iPad、iPhone、iPod touch遙控外,還能用這隻小遙控器!
這下老人家也高興了吧?
喔,還有,Mac有光纖輸入介面!習慣用CD唱盤的老人家能繼續沿用(看這裡 http://web.me.com/miao.foundry/service/play-by-CD-player/ )。

此外,Time Machine( http://www.apple.com/findouthow/mac/#timemachinebasics ),讓你無需擔心耗費數月匯入之音樂會在多年後某天因為硬碟掛掉而再來一次,
重點在,這備份完全自動化,你根本無需操作,
而且要找回之前任一版本也是輕鬆簡單。
若再搭上Time Capsule,那更是連線都不用拉就搞定了。
你說,該不該用Mac?

One more thing(也來學學Steve),其實,我打算以後用Mac跑多音路DSP分頻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