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2012高雄音響展742房--測量結果分析

音響展的房間都大同小異,約略就那麼幾種類型,來看看測量結果,以及藉此可以得知的聲音走向。
742房是縱長形,照片的拍攝點左後是個走道,右後是浴室的牆;
喇叭面板離背牆(及玻璃窗)約110cm,測量點離背牆也差不多1m,喇叭與測量點(第一排中央座椅)距離約2m。

先看大家最熟悉的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全頻段
很典型的小空間特性,低頻段,甚至到中頻段,嚴重的上下震盪(所謂的梳形濾波效應),
峰值極高,以這個例子而言,100Hz左右比對齊點(3~7KHz)高15dB,這表示四倍以上音量!
我們可以預期低頻一定會轟的亂七八糟,例如鼓、bass、大提琴;
300~700Hz的中頻段也偏高,而且高達9dB,因此人聲會太突出,濃、厚;處在這房間中,單是對話就能聽出這點很明顯,
倒過來想,唱些男低音、女低音不錯,會符合某些人的偏好,例如
高頻段9KHz以上陡降,這是因為厚地毯與二層窗簾吸收掉高頻,因此整體會偏悶(別唱交響樂這類全頻段都有的音樂)。

再看低頻細部
先看幾個峰值,在37, 95, 130Hz左右,因此鬼太鼓、bass、大提琴會轟(避開這類樂器);
75Hz左右大凹,鼓的衝擊力不見了;
以整體來看,45~80Hz之間偏低,因此會覺得鼓聲不強(別唱Rock)。

再看impulse response,全頻段,26ms長
整體來看,間接音並不強,這當然是因為算是近距離聆聽的關係;
另一方面,11ms以後間接音就很弱,這是典型的小空間特性,聲音快速的反射衰減。
再看能量圖,11ms長,
大致上可以看出有五波間接音,最高約為直接音的-15dB,不算強,
因此,若是單聽高頻段樂器,例如小提琴,問題不大,可以多唱這類。

再看中頻段
先看右半邊,衰退的挺快,小空間的特性;
但,左邊直接音(以右聲道為例),與接著的一群間接音的振幅差異不大,這就是對話會轟的來源,這導致音樂中的人聲成了血盆大口
要應付這狀況嘛...唱趙鵬吧,反正混音就混成好大一葩,就算空間問題大也聽不出來...
倒過來說,只要唱有空間感的歌聲就破功啦~例如Joan Baez的鬥牛場Live那張中的Swing Low Sweet Chariot
再看低頻
先看綠線,一波波很密集,且衰退的很快,小房間的特性。
再看左邊,左右聲道的前二波形式不同,因為左邊是櫃子,而右邊是水泥牆,櫃子對低頻而言等於無物。
二者第一波的振幅就差了約5dB,右側的低頻會轟的比較嚴重。

再看瀑布圖,高頻段,上:左,下:右
 中頻段
這二張都顯示越低的頻段間接音越強,可見得地毯與窗簾吸收高頻能力比較強。
因此避免唱繁複樂器多的曲子,以免凸顯中頻段衰退比較慢相對顯得高頻太暗這缺點。
低頻段
左聲道第一波還不差,還算平順,右聲道就有個大凹,
左聲道低頻樂器會顯得比較自然真實,右聲道就會怪怪的;
二聲道在50Hz左右都有大凹,該是背牆效應,這是鼓的主要頻率,因此鼓聲會顯得不強
別唱Take Five或絳州大鼓即興演奏喔~
移動喇叭呢?
當然會改變那幾個凹的頻率,但,總是會有些凹,有些就凸,怎麼弄都不會全面平直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