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個機會讓你去國家音樂廳搞個交響樂團錄音,你會怎麼錄?
音響迷大概會想搞單點錄音,最純淨喔~一對麥克風擺在你覺得最好的座位上,
那個位置?有人說,十幾排最好...
試問,你覺得這樣錄出來的聲音能夠做到每隻樂器歷歷在目嗎?
這要反問說,為何是十幾排最好?因為平衡,而不是清晰;
顯然離樂團有些距離了,不可能很清晰,試問,這是你想要的唱片嗎?
能聽到整個樂團的整體表現,但不會很清晰...當然很難歷歷在目...
更何況,麥克風有靈敏度限制,動態範圍也有限,而且高音又有指向性...
你的耳也是,所以才要坐在十幾排,否則近的樂器的聲音會蓋過遠的,退遠了差異就沒那麼明顯(音壓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顯然那些唱片清晰非常多,顯然不可能是在十幾排錄的;
那,為何這些大唱片公司的錄音師(一定很高段),要這麼錄?而不是如你所想的在十幾排錄?
顯然他們想呈現的,和你想呈現的不同!
難道你沒想過搞成所有樂器都一清二楚,歷歷在目嗎?
那麼,當你用喇叭聽這些唱片,你會把聲音搞成在十幾排聽到的?還是如同耳機聽到的那般清晰?(當然也就不會像在十幾排聽到的...)
你去國家音樂廳十幾排聽到的聲音,能用來驗證你用喇叭再生唱片是否接近真實嗎?
顯然不同的聲音,到底是怎麼拿來套用啊...
就算那些唱片也是在十幾排錄的,但,各位明明就知道每個音樂廳的聲音都大不同,在國家音樂廳聽到的豈能用來套在其他音樂廳錄的勒?
更何況現在的唱片幾乎都一堆麥克風錄音後,再混音啊...就算是當年的Decca tree錄音的麥克風也不是擺在十幾排啊...而是相當靠近樂團,再提一次,麥克風有靈敏度限制,動態範圍也有限,而且高音又有指向性...
唱片是做出來的,演奏是藝術創作,錄音也是,混音也是,mastering也是;
既然是創作就有其主觀取捨,就有其意欲呈現,欣賞唱片的我們,該是去欣賞不同唱片的藝術表現;
搞音響的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能盡量呈現唱片中音樂人想呈現給我們的,那絕對不會只有一種模樣,你知道每家出的唱片聽來都有明顯特質,對吧?
順便看這篇 https://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