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日本戰後大眾音樂


https://youtu.be/RgPHxz4BnNI

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4005/?fbclid=IwAR16Hs8YBKIYZGlIsj8yhg9lS_3Gk-x4fTlKHVr6fTcQqlb9EqB6MiXaULc
「歌喉自豪」從1946年1月播出以後,轉瞬間爆紅。最初它是遵照駐日盟軍總司令(GHQ)下達的廣播民主化命令而策劃出來的。普通老百姓的歌聲自然與專業歌手的高超演唱技巧無法相比,然而這些歌聲卻在公共電波上播放了。此前,廣播只是用於傳達政府命令的,這樣的事情無法令人想像。因此,在這一點上,也有很多人感受到了「民主主義」的氣息。
然而,這個節目並非與戰爭的記憶無緣。節目製作的靈感來源於軍隊內部的「表演大會」。而且,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和廣播作為一種生活中必要的資訊傳播手段(如空襲、配給和出征等)在戰爭中得到迅速普及有關。這一點我們也不能忘記。
沒過多久,「歌喉自豪」這種歌唱比賽便不再僅限於在廣播裏播放了,它讓那些愛好唱歌的一般百姓登上舞臺角逐歌唱水準,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娛樂形式,並逐漸普及。漸漸地,唱片公司也開始用這種方式公開進行選拔,島倉千代子、北島三郎、都春美等歌手相繼出現。戰前的唱片歌手大都是音樂學校出身或是有名作曲家或歌手的弟子,因此,像歌唱大賽這種積極選拔「業餘歌手」的賽制,與各個電影公司挖掘新人而舉行的「New Face」選拔一樣,可稱得上具有「戰後特色」。

...
「歌喉自豪」節目把外行人唱歌當成大眾娛樂加以推廣,進而演變成一種新的表演方式,但同時它作為廣播節目,始終又是一個平臺,用於啟蒙和普及節目製作人所提倡的理想音樂。昭和20年代後半期(1950~1954年),「Tonko小調」等與喧囂的酒色場所有著不解之緣的「宴席小調」風行至極,但是這類流行歌曲在NHK的「歌喉自豪」上不曾出現過。入選參賽的業餘歌手,都是那些用近似西洋藝術唱法演唱藝術歌曲(大多數是專門為了NHK廣播創作的「廣播歌謠」)的人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