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無法理解音響迷的一些想法、概念是怎麼來的⋯
有人說:"住大樓,都不用想接地的事⋯"
呃⋯電源不就有?三孔插座的第三孔就是啊?
地球只有一個,只要能接通就可以。
很多人在搞音響抱持的心理大概是:do something⋯沒事找事做,有搞就以為會比較好⋯
有差不表示有比較好啦~癥結當然是,何謂好壞?說的出來再談吧⋯
每次看到喇叭下面那一大堆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機私實在⋯
看一堆音響迷研究了幾十年,挺好奇,是否知道每種技術的優勢,以及,其代價呢?
例如說喇叭吧,所謂的全音域、號角、同軸單體、絲帶,個別的優勢與其代價是啥?
就算傳統動圈單體,ATC、鸚鵡螺的優勢與代價是啥?
如果你只是要買音響,不是在研究,那,見他人說啥XX優點,該反問,代價是啥?不會只是價格而已啦⋯不過哪,音響迷大概都說不出代價是啥,你只會看到他們某天又換了⋯
看來是用DSP硬上勒⋯不過也不是有歌詞的都行⋯
https://arstroposphere.wordpress.com/2022/08/18/那些不拐彎的敬意-公爵比利/
挑的版本都很精彩,值得認真一聽!
這個堪稱Big Big band版! 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take-the-a-train/697680202?i=697680719
首先,看喇叭頻率響應最低頻數字,大概都在30~60Hz這範圍,小小的寫60Hz,數十倍大的也不過30,以下的很少⋯我測過一堆,二件式喇叭只有一對做得到⋯一邊七個單體⋯
聽大喇叭的聲音,你會覺得很輕鬆,這輕鬆是因為?能唱比較低?就因為低那一點?明明聽的是歌聲啊?極低頻很少吧?
倘若加上超低音,補足極低頻段到20Hz,會覺得比較有實體感,音場也比較深遠,並不是輕鬆感。而且,大喇叭補上超低音,也是同樣感受。
那,到底大喇叭為何聽來覺得輕鬆?
呂 泉 生 家 屬 聲 明
2022年8月17日
近日蟲膠唱片收藏家潘啟明先生新提出〈杯底不可飼金魚〉之歌單文物,證明此曲作詞者乃陳大禹先生一事,身為呂家家屬,我們對此採取以下數點措施:
第一,我們將向隸管版權事務之著作權集管協會撤回呂泉生〈杯底不可飼金魚〉之歌詞版權登記,並表明歌詞著作人為陳大禹。
第二,有關呂家過去溢領之〈杯底不可飼金魚〉歌詞版稅,將在詳細清查數額之後,全數歸還予陳大禹先生後人。如有仁人君子知悉陳大禹後人聯繫方式,敬請私訊告知,不勝感激。
第三,目前市售之〈杯底不可飼金魚〉歌譜,共收錄在中國音樂書房發行之《呂泉生歌曲精華集 同聲合唱》,與樂韻出版社發行之《呂泉生歌曲集3創作合唱曲同聲篇》、《呂泉生歌曲集4獨唱曲》中。我們將委請出版社以貼條方式,在尚未售出的樂譜著作人處,貼上「陳大禹 詞」之名條,以為補救,俟下版新刷時,重新排版付梓。
我們認為,呂泉生多年來未以「陳大禹」之名為〈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詞者一事,以今日後見之明,實為時代之悲劇。陳大禹先生因其左翼立場不見容於1949年瀰漫整肅匪諜風氣之臺灣,在「四六事件」爆發後被執政當局列入黑名單,遂於4月中旬(按:即〈杯底不可飼金魚〉1949年4月18日首演前夕),悄然從基隆搭船,經香港返回中國大陸。(見:邱坤良教授作《漂流萬里:陳大禹》,文建會2006年出版,頁104-105。)但呂泉生卻在白色恐怖下,面臨是否會因與陳大禹先生之詞曲合作關係,陷入牢獄之災、性命之憂的處境。在呂泉生有生之年,我們從未聽他提過「陳大禹」三字,但直到他晚年移居美國,仍對白色恐怖心存莫大之恐懼,過去我們不明所以,而今終於瞭然。
今隨證明文物之提出,我們願意將〈杯底不可飼金魚〉一曲之作詞版權歸還給陳大禹先生後人,並為其正名,讓過往的歷史各得其所;但亦期望社會大眾能以同理之心,體諒呂泉生當年處境之不易,讓逝者獲得安寧。
呂泉生家屬一同 於洛杉磯
有些所謂的"發燒"唱片會詳盡的列出錄音時的細節,用啥麥克風、擺在啥位置⋯
身為賞樂者,你看了,如何?
竊以為,除非是單點二隻麥克風搞定,否則經過混音,你看那一堆麥克風在那幹嘛?你又不是錄音師,根本看不出啥竅門啊⋯
或許你注意到,最近貓窩發的幾篇產品說明影片都提到一堆接地⋯精準的說,屏蔽。之前是覺得,那本就該做的,不用提吧⋯最近想說,既然花了心思,當然得讓顧客知道啊⋯於是⋯
好笑的是,這些年發現,並不是大家都會照做啊⋯
沒注意到,並不表示沒聽聞喔~會等同於背景噪音哪⋯
再來嘛,不穩,會晃⋯-二個非理想平面當然不可能完全貼合啊⋯
各位或許也知道台灣神車品牌是以毛病少而神⋯該品牌銷量遙遙領先~有點概念的人,應該會知道,銷量也正是其毛病少的原因,量大,比較容易碰到瑕疵,也就能比較早修正。
而超跑,連引擎汽缸都是一個一個手工翻砂模打造勒~內行人都知道,手工絕對不如機器自動化大量製造來的品質一致牢靠⋯而且超跑用的零件大多特殊,數量也少,要碰到瑕疵解決的機會也少得多⋯
但,買超跑的人會在乎這點嗎?當然不會啊~愛其性能只好忍受其妥善率囉⋯
其實,HiFi音響也類似啊⋯請多擔待⋯
https://www.carstuff.com.tw/topic/item/16352-2014-08-25-10-46-04.html
竊以為,台灣音響迷的最大盲點就在於腦中有所謂調音這點,這意味著,要將音響發出的聲音搞成自已認為的樣貌;
怪怪,你是在聽音樂,還是在創作音樂?
你怎麼知道A歌者在B場地發出來的是啥樣的歌聲?你又沒在現場,憑啥判定這點?既然不知這點,你又如何調整呢?是要怎麼調整勒?
你唯一能做的,不該是追求原因再現唱片裡的紀錄嗎?
看清楚,唱片,不是現場,就算你去了B場地當場聆聽,你在C位置與D位置聽來聲音也完全不同這點你應該也知道吧?
那請問,麥克風在哪個位置?絕對不是你能在的位置,在舞台上!也就是,唱片是錄音師、混音師、製作人的創作!那又是另一門藝術,請尊重他們的作品,別又加油添醋。
如果地球另一端有四張不同的CD,收錄同一曲,經過四套讀取設備,取得的資料,透過網路傳輸到你這裡來,你收到的四者的資料完全相同,
請問,你這邊聽來這四曲會有差別嗎?
若連這點都說不出來,你,還是別搞音響,專心聽音樂。
你先知道,你手上有算圓與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再來就是拆解問題,慢慢推導就得到答案
搞音響也類似,解決任何問題都類似,能一項一項拆開來或簡化都好應付。
只是啊,有些人就是永遠東拉西扯所有都弄在一起,當然永遠解不了,音響迷的搭配說就是,永遠都整套一起搞,那怎麼可能會解得了勒⋯
反過來說,強調搭配的嘛,他們的頭腦⋯
順便,老是有數學老師說,學數學邏輯好,才怪~數學根本沒教邏輯,也教不會那些頭腦就是亂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