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在音響的"訊號線"(也就是非喇叭線)上傳遞的電壓訊號振幅是否有個標準?
pro audio還多少有些標準(似乎也挺亂...),HiFi上就真的是亂七八糟...畢竟是個六十年來都沒體系各自為政的行業...
不只這部份沒標準,唱片上面記錄的振幅也沒個標準啊...如今的唱片為了因應多數人都用手機、電腦內建的超迷你不及一英吋大的喇叭,振幅都拉的超級高,往往大半訊號都爆表囉...
這就會出現個有趣的狀況,任一張唱片經過DAC、擴大機、喇叭這樣的再生路徑,這其中每一件的振幅都沒個標準,就連最後該呈現的音量也沒個標準(有時就想聽很小聲勒...),那,如何滿足這變異實在大到誇張(該有60dB)的音量需求勒?
大概也只有一招了,整個放大路徑上的gain要夠大,大到最小聲的唱片與最不靈敏的喇叭組合起來也夠用;
那,大聲的唱片與高靈敏喇叭的組合呢?當然是靠那個音量轉鈕--也就是衰減器--來應付囉~
要不然你的音量轉鈕怎麼會幾乎沒轉超過10點鐘勒?
這麼搞當然會有些缺點,放大必然失真,衰減也必然失真,gain越大,就會碰上必須衰減越多的組合,失真加失真,當然是更慘...
如果整個音響系統是封閉式的,由DAC到喇叭都是一家搞定,那就無需搞太大的彈性,只要應付唱片的變異就好;
眼前一般DAC IC的輸出約是1Vrms,喇叭約是84dB~104dB/1W@1m,中間的gain就能控制好,當然得要留個24dB給那些音量實在小的誇張的西洋古典樂唱片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