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例子非常特殊,主人家花了大把心力,研究多年,由國外進口一大堆吸音/隔音材,耗費數年,精心打造一間個人專用音樂室,四個牆面、天坪、地板全都加上隔音/吸音材,而且地板和天坪都是浮動的;裝修時天天跑工地,還要教工匠該怎麼做,成果會是?
來,先看這低頻瀑布圖,不得了啊~超級乾淨!竟然0.1秒就掉到-48dB以下!
吸音確實有效!當然啦,還有個原因,這空間尺寸很小,3m x 3m x 3m,沒錯,就是個立方體...空間小,音波往復反射快衰退也就快。
那,衰退這麼快,聲音應該相當好囉?
呃,慘...好大一段大凹...這麼小的房間怎麼會?小房間不是該非常轟嗎?
誰說不會?
要知道,突出和凹陷是同一個原因,都是間接音,有多凸,就有多凹;
如果吸音夠,就不該有凹有凸,應該是幾乎平直,喇叭可是ATC 50A勒!
這聽來會?虛啊...主人家主要聽流行音樂,有五千張收藏,無論男聲、女聲,聽來都一般虛啊...慘...
這是怎麼回事勒?不是搞了一大堆隔音/吸音嗎?
對啊,瀑布圖證明確實有效,但,不夠...
這張瀑布圖細部,可見第一波就凹了,
也就是說,那些吸音材沒辦法在第一波時就完全吃掉間接音,而是必須經過0.1秒,也就是音波跑了34m,等於在這空間迴盪5.5次後,才能壓低到-48dB以下;
反過想就是,不幸的是,第一波音波就已經傳到我們的耳中了...由一開始就一直凹...慘...
那,KC搞這間豈不是大失敗?
就其原本目標--隔音--而言,並不算失敗,錄音時,我和KC在門外閒扯,麥克風錄下的訊號幾乎看不出來有我們的對話勒~喔,不過KC笑說,還是擋不住老婆大人使喚他的聲音...(是他自己耳朵太靈敏吧...還是皮繃太緊?)
但,就振幅頻率響應而言,失敗...
所以才說,要靠被動式空間處理搞定低頻,難啊...
再來看中頻段,呃,1KHz左右大突出...
這該看impulse response比較容易理解,
一堆反射啊...前面說的吸音材幾乎都在牆裡,牆內的房間裡一大堆機私,單是DAC就三隻,右側二落機櫃,左側二落雜物櫃,後面一大面是影片收藏和電腦桌...只剩下小小空間讓座椅能迴旋...
這一大堆物品當然反射重啊...
KC說,聽這幾年發行的女聲幾乎分不出來誰是誰...
所以說,要單靠被動空間處理搞定,很難啊...
找我去,當然是因為搞了這麼多年搞不定啊~DRC上場,收工;
藍色是校正後響應。
再來,那些各式各樣的古怪機私就可以賣掉囉~各位想繼續玩就去找他買吧。
又,這次DRC是掛在roon的Nucleus裡,也就是個專跑roon的Linux電腦。
最後,問個問題,音樂再生這件事,中高頻比較重要,還是低頻比較重要?
你用手機撥音樂,也能相當程度的享受音樂對吧?當然中高頻比較重要;
然而在被動空間處理,砸了最多心力的往往是低頻處理,因為很難搞定,
結果呢,吃掉一堆空間,導致器材設備擺在小小空間非常靠近喇叭與聆聽位置,反倒造成一堆中高頻間接音,這樣對嗎?
順便提,我很難理解為何要將器材擺出來,在我看來,最好是器材都藏起來,只留下不得不露出來的喇叭,甚至最好喇叭也嵌牆,我們聽的是音樂,不是音響。
再問,砸了那麼多心力,真的搞定了低頻嗎?
低頻沒搞定,中高頻又爛掉,你真的要搞這招?
請服用DRC,二小時搞定你數十年的,看這邊 http://miaofoundry.url.tw/products-and-services/DR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