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Jitter聽來長啥樣?

http://wps.pearsoned.com.au/sf3_2/130/33327/8531808.cw/-/8531815/index.html

大家應該都聽過救護車靠近時,聲音越來越急促,離去時聲音越來越低沈,而且還知道這叫做都卜勒效應;
為何會有這效應?重點在,聲音傳遞需要時間!
想像,有人對著你連續以固定的頻率打出龜派氣功,如果他站著不動,你會感受到一波波很規律的頻率襲來;
如果他每打一拳就往前跳一步呢?你會覺得下一波比上一波的時間還要短吧?也就是頻率變高了;反過來,他一直往後跳呢?頻率就會變低;這就是都普樂效應。

如果套在數位音樂再生上,取樣頻率44.1KHz,照說該以這頻率規律穩定的唱出數位資料記載的音量,但,倘若這頻率會抖呢?

也就是有時比上一次快一點,有時比上一次慢一點,就像是打拳有時往前跳、有時往後跳,那麼聲音會?
聽來就會頻率忽然變高、忽然變低,當這變動很頻繁時,聽來就是糊掉啦~
原本該是很乾淨的一個音,例如100Hz,可能變成97, 98, 99, 100, 101, 102, 103全都有,而且原本振幅該是90dB,因為散開來,也沒那麼高,聽來就覺得沒高音啊...
所以說,要聽DAC好不好,就聽極高頻,三角鐵、玻璃杯、鋼琴的泛音結構這類的。

這clock抖動就是所謂的jitter,糟糕的是,大多數數位音響再生的jittter都偏高,於是音響迷就...用那種砍中低頻的線...假裝高頻很好...
當真的來個jitter很低的DAC時,反倒覺得太亮了...冤枉啊...

Jittter的影響當然不是只有極高頻,jitter的頻段也不只限於極高頻,而是整個20~20KHz都會受影響,導致全頻段的聲音都是糊的;
高頻比較容易聽出音調跑掉,中頻則是表現在音像、音場,所以說注意音像是否穩定具體,而不是薄薄的不真實;音場是否深遠,而不是淺淺的很平面。

好,最後出個考題,對那些還認為S/PDIF比較好的人,試問,同軸線 vs 光纖線,那個高頻比較好?音像比較穩定?你所謂的"冷"是啥?"溫暖"是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