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醫師提到:
想到一件事。先前去聽現場的交響演出,隨手拿出手機 app 來看,發現現場的音量幾乎是長時間維持在 105 dB(C),瞬間超過 110 dB(C) 也是輕輕鬆鬆的事情。這邊不解的是,為何同樣的音壓,在兩聲道系統上聽來就瀕臨崩潰邊緣,而現場演出卻仍是輕鬆餘裕。兩聲道那幾片薄薄的振膜與箱體,當然無法與現場那數十件樂器合奏匹敵,但客廳的大小與音樂廳空間也完全不是同一量級的,這樣想要具體而微地稍微貼近現場,仍是完全不可能嗎?聽覺感受上,除了輕鬆度的差別之外,兩聲道的 105 dB(C) 也確實明顯比現場的 105 dB(C) 來得大聲、難以久聽。那可以據此推論,大空間在聲音表現上仍有小空間無法匹敵的優勢嗎?
此外,現場排山倒海而來的低頻所帶來的張力、或者說氛圍、魄力、緊張感,也遠非兩聲道能比擬。這樣,能據此推論,現場那連續 105 dB(C) 的大音壓,聽來卻不特別吵,是因為有非常大的比重是在極低頻的部份嗎?若然,那即便是我這小小空間,也遠非一支 15 吋超低音就能重現的。那也就是說,那些一套動輒八位數定價的旗艦四件式喇叭,其低音柱需要這麼龐大,確實仍有其必要性嗎?
我想:
手機音壓計應該不會很準,不過數字一定不低
低頻比重可以切dBA對照,差異大就表示低頻比重高
喇叭音壓一定不夠,ATC150也只有117dB而已,瓶頸在低頻
感受差異嘛,我想喇叭動態不足/失真陡增佔一部分,空間殘響佔一部分,尤其中高頻人耳敏感區
大喇叭的麻煩是低音單體增加,高音就相對不足,用多高音又會導致小提琴聽來很散,無法兼得,用二套比較實際